首页 >  世界 > 节目内容 

伊拉克风云20年-巴比伦之梦
01.27 16:20

   
    为真实再现伊拉克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使观众全面深入地了解伊拉克问题的由来,央视推出倾力之作“伊拉克,风云二十年”。这部由《东方时空-世界》精心制作的历史纪录片共分三集,以下为1月27日播出的第一集《巴比伦之梦》节目内容:
   
    20余年风雨历经盛衰,伊拉克战事不断前途未卜;
    2003年伊始大兵压境,萨达姆忽卑忽亢决不言降;
    是是非非,曲曲折折,自有历史来评判。
    敬请收看《东方时空》特别节目《伊拉克,风云二十年》。

   
    第一集《巴比伦之梦》开篇词:
    两河流域古文明辉煌灿烂,20世纪伊拉克耀眼中东;
    专家:伊拉克当时的的确确是一颗正在上升的新星。
    农民之子登上总统宝座,舞刀弄枪连连震惊世界,
    专家:萨达姆是一个青年的复兴党人,坐过牢,流亡过国外,最后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流。
   
    萨达姆的巴比伦梦想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
    《东方时空》特别节目《伊拉克,风云二十年》第一集《巴比伦之梦》今天为您打开问号。
   
    主持人:历史使人们知道今天的一切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对于过去,人们可以假设却永远不可能改变。
    2003年,对伊拉克来说,肯定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这个国家正在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变故。尽管伊拉克似乎并不想发生这样的变故,但是,今天境况肯定与伊拉克自身的历史密切相关。
    1980年,伊拉克政府走进了硝烟,在20世纪末不到20年的时间里,伊拉克已经进行了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现在,他又在面临着随时可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曾经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最近二十多年他干了什么?为什么伊拉克问题会成为今天的世界问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梳理可以给人们一些判断。
    在从今天开始,东方时空将连续三天播出特别节目——《伊拉克,风云二十年》三集特别节目将全方位展示伊拉克问题的由来、发展和变化,节目期望观众能够从中找到众多为什么的答案。
   
    让我们从历史说起。
   
    在中东有两条结伴而行、举世闻名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发源于小亚细亚半岛东部的亚美尼亚高原,从郁郁葱葱的山谷中蜿蜒而过。它们日夜奔流,自西向东流过美丽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给流经之处带去肥沃的土壤和无限的生机。在将要流入大海的地方,这两条河流汇合在一起,成为阿拉伯河,然后流入宽阔的波斯湾。
    五千多年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曾经孕育出人类历史上最早期文明之一的两河文明,其中最辉煌的代表是巴比伦文明。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2300多年,后来经过不断扩展,逐渐成为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公元前十九世纪开始的一千多年里,以巴比伦为中心,先后兴起过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这两个强盛一时的王国。
    巴比伦在强大的君主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它的版图西至地中海,东抵波斯湾;它的法律、宗教、科学、艺术、教育、贸易的繁荣和发达在当时的世界首屈一指;它高大雄伟的城墙,辉煌壮丽的宫殿,整洁华美的街道,也是当时世界的唯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建造出了被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这样伟大的建筑。
    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为他美艳无比的王后修建的。据说那是一座25米高的假山,上面种满了奇花异草。用人工引到假山顶上的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浇灌着花木,制作出溪流和瀑布奇景。远远望去,这座假山就像一座悬在天上的海市蜃楼。
    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还处在蛮荒之态的时候,巴比伦就已经成为最美丽和最强盛的代名词。
   
    主持人: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539年被邻近的波斯帝国征服,留给今天的结果是漫漫黄砂湮没了昔日的辉煌。巴比伦衰亡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千古之谜,但这绝不妨碍后人把它奉为一种追求和梦想。尼布甲尼撒大帝作古两千多年后,在美索不达米亚那片富庶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国家——伊拉克。在这个国度里,重现巴比伦时代的雄威成为一些人奋斗的理想。
    这时候,人类世界已经进入了20世纪。
    1937年4月28日,在底格里斯河畔提克里特村一个贫苦伊拉克农民的家里,一个男孩降生了。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已经因贫穷和疾病去世。清苦的家境和不幸的命运塑造了这个男孩倔强坚韧、不畏风险的性格,无情的现实也让这个农民的儿子早早地悟出了一个道理:靠循规蹈矩和善良仁慈无法迅速获得被社会认可的权力。于是在20岁那年,他加入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成为党内的骨干分子。
   
    这个男孩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专家访谈:
   
    专家:萨达姆是一个从青年的复兴党人,坐过牢,流亡过国外,最后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流。
   
    专家:在萨达姆21岁的时候,他就参与刺杀当时军事强人卡塞姆的军事行动,而他是五人小组的组长,而且是第一个打响枪,直接动手干的人,而且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自己腿部受伤,受伤之后,拖着一条拐腿,自己泅渡过底格理斯河,逃出了巴格达。然后又在叙利亚流亡,最后又到开罗去流亡。在开罗流亡时期,当时纳塞尔总统,纳塞尔总统很看重他的,曾经要聘任他做自己总统府的一个低级秘书,结果遭到萨达姆的断然拒绝。萨达姆认为我作为一个流亡的政治家,伊拉克的政治家,怎么能低就为什么其他国一个总统当秘书呢?尽管他当时还是比较敬仰纳塞尔的。所以萨达姆他是这样一个人,用他自己话说,我萨达姆生来就是迎接挑战的,平平静静的生活不是我萨达姆的生活。
   
   
    1968年7月,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萨达姆是这次政变的领导者之一。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人贝克尔出任伊拉克总统,他迅速提升敢作敢为的萨达姆为伊拉克最高权力机构革命指挥委员会的副主席。此后的几年里,由于贝克尔体弱多病,萨达姆逐渐接管了大部分权力,成为实际上掌握伊拉克的领导人。1979年,贝克尔辞去总统职务,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同时兼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那时候,萨达姆·侯赛因只有42岁。
   
    主持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伊拉克的成功与它的政治主张有极大地关系,复兴党主张建立统一强大的阿拉伯民族的国家,而伊拉克是这个伟大事业的中坚。尽管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此并不热衷,但对伊拉克来说这是20世纪的新巴比伦之梦。
    也许没有人能够想到,石油资源在给世界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带来了实现新巴比伦之梦的财富。
   
    专家访谈:
   
    专家:萨达姆这个人手腕是非常强硬的,正是采取这种手腕,使伊拉克在萨达姆,基本上在萨达姆参政之后,基本上政治上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这么一个局面,改变了自从5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政变不断这么一种政局不稳的局面。在经济上,伊拉克迅速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我觉得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和萨达姆自己采取的措施关联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某种程度讲他碰到了好运气,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都知道在70年代初,整个在阿拉伯产油国兴起了一个石油工业国有化的运动,伊拉克也是受益者。在1972年伊拉克宣布石油工业国有化,那么石油工业国有化的结果那就是使伊拉克的工业收入,石油工业收入暴涨,再一个因素就是说,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产油国使用了石油武器,搞石油禁运,结果直接导致了油价的暴涨。所以正是石油工业国有化和石油价格两次大幅度提高,使伊拉克的石油美元几乎在一夜之间滚滚而来,正是凭借这些丰富的石油美元,伊拉克开始了一个工业急速现代化的过程。
   
    再现巴比伦辉煌是伊拉克的梦想,
    掌控中东政治是萨达姆的企望,

   
    专家:伊拉克具备了成为阿拉伯一个最强大国家之一的所有的因素。
    专家:应该说如果说他没有这样一个梦想的话,至少也有一个非常远大的计划。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这十几年里,伊拉克逐渐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综合国力比较强,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都比较高的有实力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在那个时候的伊拉克,全民享受免费医疗,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与海湾其他石油出口国相比,伊拉克不仅有用不完的石油美元,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财富。那时候阿拉伯世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编书在开罗,印书在黎巴嫩,而读书在巴格达。
   
    

    专家访谈:
   
    专家:伊拉克的实力从总整体国民实力来讲是最有希望的,当时被世界普遍看作是中东或者阿拉伯世界一颗上升的新星,为什么这样说?伊拉克具备了成为阿拉伯一个最强大国家之一的所有的因素。它有充沛的石油收入,它有相当人口,将近两千万的人口,有相当的幅员,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大不小,而且伊拉克国民素质在阿拉伯世界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因为它地处两河流域,这是古代文明之所在。
   
    伊拉克有足以让他们引以自豪的巴比伦。
    萨达姆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将巴比伦曾经的辉煌仅仅作为史书中普通的一页。
    萨达姆说过: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萨达姆总统的亲自关怀下,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多处文明遗址被重建并深深地打上了萨达姆的烙印:遗址的入口处,竖着他巨大的雕像;色彩鲜艳的新巴比伦城墙上刻着这样的词句:“感谢伟大领袖萨达姆于一九八二年复原巴比伦古城。”
   
    萨达姆毫不掩饰自己对两千五百年前威震四方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的崇敬之情。他在1979年接受黎巴嫩作家福阿德·马塔尔的采访时说:尼布甲尼撒使我想起了伊斯兰教创立以前的古代史中的每一件事。它告诉我,任何具有广博知识,并能明智而又实际地运用其信仰和感情的人都能达到他的目标,并成为能使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人物。
   
    萨达姆重建了尼布甲尼撒有600间房屋的皇宫的一部分,其中有些砖块两千五百年前就是这座宫殿的一部分,这些砖块上面刻着尼布甲尼撒的名字,而其它的砖块上则写着:这座宫殿由萨达姆·侯赛因重建,他是伊拉克的保护者。
   
   
    专家:伊拉克历史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代的巴比伦,古代的两河流域,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呈现在人类面前,那么这样一个国家又遇到这样一个有宏图大志的领导人,他自然希望安顿国内的情况,促成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发展起来,有一个强大的实力,最后取得海湾地区的领导权。
   
    主持人:在20世纪即将进入80年代的时候,充沛的石油财富让伊拉克在经济上几乎达到了一种高枕无忧的境界,新巴比伦之梦似乎指日可待,伊拉克已经成为海湾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之后,巴格达胜利广场上那对高高举起、直插云霄的阿拉伯战刀,将指向那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了。
    专家:两伊之间,历史上是宿敌,伊朗是波斯人,而伊拉克是阿拉伯人,历史上就是纷争不断,而且最重要一点,双方长期存在边界领土纠纷。伊拉克虽然领土面积很大,而且大家都知道是波斯湾国家,但是它没有出海口,它的出海口,就是这么一个小的可怜的阿拉伯河。
    专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在伊拉克境内最后会合为阿拉伯河。这个阿拉伯河的总长度大概是204公里,102公里是作为两国的界河。1975年当时还是作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的萨达姆在阿尔及利亚的协调之下,就和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在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达成著名的1975年的阿尔及尔协议。1975年签订这个协议,双方决定把河流主航道为界。
    专家:这个条约就是平分了阿拉伯河。/意味着伊拉克从此正式失去了一个很难得的出海口,伊拉克无疑对这个条约是很不满的,只是权宜之计,不得不为。
   
   
    1975年签订阿尔及尔协议的时候,伊拉克的实力与伊朗还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正是为什么一向争强好胜的萨达姆决定签订这个在伊拉克人看来并不平等的协议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萨达姆仅仅等待了四年,就看到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令他满意的消长,这种消长使萨达姆认为机会来了。
   
   
    专家:我们刚才已经讲到,在70年代两次石油大提价之后,伊拉克的石油美元是滚滚而来,而且国家经济是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海湾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而另一方面和它相对应的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伊斯兰革命的结果是整个社会失序,力量大大萎缩,特别是伊朗的军队几乎处于解体的这么一种状态。
    专家:所以萨达姆认为在这个情况下,伊拉克军队如果和伊朗的军队进行作战,他是可以获胜的,正是在这样实力对比的估计之下,他80年宣布废弃1975年的阿尔及尔协议,并且主动向伊朗发动了进攻。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空军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了伊朗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第二天,伊拉克地面部队进攻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这场被萨达姆认为会是速战速决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八年,双方共有100万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死去,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伊拉克元气大伤,石油收入不及战前的1/5,外债也高达800亿美元。
   
    但是萨达姆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一部分他想要的东西:经过8年战争的洗礼,伊拉克的军队从1980年的10个师扩充到55个师,近100万人,装备有5500辆坦克,8000多辆装甲运兵车,各种火炮4000多门,各类作战飞机700余架,堪称阿拉伯世界最现代化的军队,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萨达姆本人也一跃成为中东政治舞台的主角。
   
   
    美利坚利用伊拉克意在海湾,萨达姆称霸全中东也需靠山
   
    专家: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情况,美国实际上在两伊战争中,是积极地支持了伊拉克。
    专家:如果没有美国偏袒伊拉克,伊拉克是坚持不了八年的。
   
    主持人:如果说,企图在对伊朗的有限战争中速战速决最终被证明是错误判断的话,那么在在战争中,利用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取得华盛顿的支持这一点上,萨达姆总统没有失算,而是如愿以偿。
   
    专家:从50年代开始,当时美国的重点,战略重点在中东地区的西部是依靠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东部是依靠伊朗,作为它的战略重点,所以美国向伊朗提供大量的军事物资,这就引起了革命以后,广大伊朗人民对美国的怨恨,美国也有愿望,至少是不使原来它所依靠的伊朗,现在与它为敌的伊朗还能保持这么强大的势力。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情况,美国实际上在两伊战争中,是积极地支持了伊拉克。
    专家:实际上在战争中,美国的立场是明显偏袒伊拉克的,如果没有美国偏袒伊拉克,伊拉克是坚持不了八年的。
   
    两伊战争结束的时候,伊拉克与伊朗都是伤痕累累,尽管通过8年战争,双方的边境线基本上还是开战前的状态,但是这并不妨碍萨达姆在1990年5月于巴格达召开的阿拉伯特别首脑会议上以阿拉伯世界英雄的身份继续推进自己的既定目标。
    专家:由于阿拉伯的首脑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而且特别是海湾这些国家,对于两伊战争结束之后,趾高气扬的萨达姆大家都是唯唯诺诺,所以更衬托出萨达姆在这次会议上这种所谓光辉形象也好,或者他这个气势这样的。但是恰恰是在这次会议上,萨达姆利用这次首脑会议是把矛头指向了海湾这些君主国的君主。在这次会议上萨达姆公开指责科威特埃米尔,说是他偷采了伊拉克的石油,同时指责海湾这些君主国,这些产油国,大大地超采石油,从而使油价暴跌,使伊拉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曾经手指着科威特埃米尔的鼻子,厉声问他,你知道世界市场上油价每下跌一美元意味着什么吗?对伊拉克来讲意味着损失十亿美元。你要对这种局面负责,所以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实际上已经隐隐约约已经显露出来,日后所要发生的那一幕。
    专家:战争期间科威特给予了伊拉克许多无偿的援助,但也有一些有偿的援助,100多亿美元的有偿援助,那么萨达姆在这个情况下,大概是不太愿意还这笔钱了。
    专家:战后一方面军事上强大,另一方面经济上非常非常困难。所以打出这么一个伊拉克,是一个畸形儿,在这种情况下,使素有大志的萨达姆更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这次巴格达特别首脑会议之后,伊拉克不断对科威特在债务、石油生产等方面进行公开的严厉指责。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专家:他一个很著名的论断是什么,他说两伊战争是伊拉克为海湾阿拉伯国家打的,我是代表阿拉伯和波斯人干。就是说,我为阿拉伯事业做出了牺牲,我现在国家打成这个样子,而你们,特别像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不仅发了战争财,在战争期间你们的经济长足发展,而同时,反而我成了你们的债务国,我欠了一身债。而且萨达姆讲,他们不仅不主动来豁免债务,不主动来援助战后的伊拉克,反而对债务动不动还耿耿于怀。
    专家:另外萨达姆提出两国在边界地区,也就是在伊拉克的鲁迈拉地区有一块油田,我们一般把它叫做鲁迈拉油田,这个油田是跨境的油田。伊拉克方面认为萨达姆认为,这个油田大部分是在伊拉克境内,但是科威特在这个油田自己的领土部分,拼命抽取石油,这样就为后来伊拉克再开采这个石油,出现了一个麻烦。
    专家:他攻击海湾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说它们破坏石油输出国对石油的定价,超限额地生产石油、出口石油,大大地损害伊拉克的利益,等等等等,从这些言行来看,已经表现出萨达姆对两伊战争之后的现状极端不满。
   
   
    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紧张关系引起了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关注。1990年7月31日,经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等国调解,伊拉克与科威特代表在沙特城市吉达的会议中心大厦里开始谈判。
    双方代表在这里一直留到第二天,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谈判总共进行了不到一个半小时。
   
    伊拉克代表团团长、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首先发言,他在讲话中一项一项地重申对科威特的指责。并提出了四项要求
    1、划定两国边界;
   
    2、科威特割让两个小岛布比延岛和沃尔巴岛给伊拉克使伊拉克获得出海口;
    3、科威特要支付24亿美元以补偿它“偷采”伊拉克的原油给伊拉克造成的损失;
    4、科威特要完全免除伊拉克的120亿美元的债务;
   
    同时伊方还要求科威特制定一项总额达150亿美元的对伊拉克进行援助的计划。
    科威特代表团团长、王储兼首相萨阿德表示钱的问题可以商量,但领土问题免谈。
    双方争执不下,这次以双方热烈拥抱开始的会谈以易卜拉欣和萨阿德的争吵而告终。
   
    伊拉克人甚至没有向东道主道别就离开了。易卜拉欣回到巴格达就向萨达姆做了汇报,萨达姆立即召集革命指挥委员会的成员开会,不到一个钟头就做出了决定:当夜就进攻科威特。
   
    8月2日凌晨,数十架伊拉克战斗机和直升机掩护着350辆坦克和10万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到下午4时,伊军就基本控制了科威特全境。26天后的8月28日,伊拉克政府宣布:科威特已经成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这时候,熟悉萨达姆的人们不禁想起,十年前,在1980年2月7日的晚上,巴格达的人民国际体育场内人山人海,灯火通明,萨达姆·侯赛因宣读了他面向整个阿拉伯世界提出的、旨在建立阿拉伯世界新秩序的《民族宣言》。在成千上万欢呼的伊拉克人面前,他念到:禁止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运用武力来反对其它阿拉伯国家,要通过和平的方式,遵照阿拉伯联合行动和民族的利益来解决阿拉伯国家之间一切可能的冲突。
    专家:科威特的的确确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它一年的石油收入上百亿美元,一两百亿美元,国家的战略储备,美元战略储备当时就有七八百亿美元,可以说国库是堆满了黄金这么一个地方,富得流油。对萨达姆极具吸引力,而如果说萨达姆谋略得逞的话,他可以吞并了科威特,那么伊拉克的国力将倍增。
    专家:对伊拉克恢复战争时期的所丧失的元气,加速它的发展,自然是很有利的。
   
    伊拉克突然出兵科威特引来众怒,美利坚欲擒故纵萨达姆搅浑祸水;
    专家:他始终认为美国不是玩真的。
    专家:我想如果是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的话,入侵科威特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
   
    主持人:萨达姆能够下决心军事并吞科威特,显然同他的一次外交接触有关。入侵行动一周前,1990年7月25日,已经六年没有接见过外国大使的萨达姆突然召见了美国驻伊拉克的大使格拉斯皮女士。萨达姆用外交辞令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伊拉克将同科威特进行最后的外交努力,如果不能找到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伊拉克不能等死。”这里的话外之音就是伊拉克准备开战。
    美国大使的回应是:“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像你们与科威特的边界争执,我们不大理会……美国更为关心的是与伊拉克的关系。”
    这些话给萨达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天以后,伊拉克占领并吞科威特。这种行为震惊了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谁也没有想到,萨达姆锋利的战刀刚刚从伊朗身上抽出,就插进了身边的阿拉伯小兄弟身上。联合国安理会在当天就通过了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
    专家:这个事情在萨达姆·侯赛因的理解当中,他这样做,虽然可能不符合国际法,但是在冷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认可了他这个行动,如果这么一个超级大国认可了他的行动,尽管不符合国际法,那么我把它占领了,可能一时会遭到别人的指责,只要美国不指责伊拉克,经过一段时间,或许这件事情就可以平息下来。
    专家:我觉得伊拉克之所以在两伊战争之后,紧接着要迫不急待去入侵科威特,直接和他误判形势有关,也就是说,和他误判美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他的容忍度直接有关。
    专家:我想如果是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的话,入侵科威特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美伊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1990年8月2日和3日,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随后美国开始在海湾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力量部署。除美国外,包括许多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也纷纷派出军队,还有部分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医疗队及经济支援。这样,到1991年1月中旬,已经有28个国家的70万部队集结海湾,部署在伊拉克的四面八方。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安理会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科威特的独立。
   
    专家: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联合国做出决议,安理会做出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从伊拉克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当然撤出去是他自己损失最小,因为国际上决议并没有说你撤出去要赔偿,并没有说要制裁,甚至也有些国家曾经劝说他,你撤出去了,我们可以劝说劝说科威特,劝说劝说有些国家以后不要你的债务了,就这点钱的问题,鲁迈拉油田都好解决。
   
    萨达姆没有在联合国规定的期限之前从科威特撤军,除了他溶入血液的巴比伦之梦和自幼形成的倔强性格之外,他又一次对形势做出了信心十足的错误判断。
   
    专家:他始终认为美国不是玩真的。
    专家:萨达姆至少来说,他是一个决断、果敢,非常富有自信心的一个人。
   
    如果萨达姆仅仅是太自信并沉迷于自己的梦想的话,那么事情这时候对他来说还不是太糟,糟糕的是他的对手太了解并充分利用了他的梦想。美国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的同时,始终没有把和平解决问题的大门关死,这就让萨达姆认为还有一线生机而继续留在科威特。
    专家:我记得当年海湾战争即将爆发之前的一个月,或者几周之内,当时据说美国的将军们,美国的政治家们,非常非常担心在这个时候,因为当时美国大兵压境,几十万大军已经围在伊拉克周围了,箭在弦上。他们最担心什么?最担心萨达姆突然一下下令撤军,使这些人好像劳而无功,这么大的军事力量到那儿,无功而返这么局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整个海湾危机尽管历时几个月,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点,无论美国也好,还是联合国、或者是国际社会也好,好像给萨达姆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始终没有把门关死,所以这个使他误认为有一线希望,他可以侥幸能够不吐出科威特来,吃进去的骨头我可以不吐出来,实际上客观上加深了他的误判。
   
    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国际社会进行了多次调节斡旋,各国的政治家们携带着五花八门的和平提议在巴格达与世界上的其它地区走马灯似地穿梭,但全部都无功而返。
   
    在巴格达的官邸里,面对着这个因为他而忙忙碌碌的世界,萨达姆坚信着他的判断,深深地沉浸在他的巴比伦之梦中。他相信面前的这场风暴最终会过去,而他和他的新巴比伦也会毫发无损。
   
    主持人: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最后一次会晤,会谈过程中,贝克将一封乔治·布什总统写的信放在谈判桌中央,请阿齐兹转交给萨达姆总统,阿齐兹阅读了信的副本后说,我不能转交这封信,这封信的言词不是两国元首通信时应该用的。
    随后的六个半小时谈判没有任何结果。在两人起身离开谈判桌时,那封信仍然静静地摆在谈判桌上。贝克说:你确定你不带走这封信吗?阿齐兹说:是的,我确定。
    当时在场的人都确信,这是萨达姆总统早已确定的选择。在今天看来,这是特殊性格对命运悲剧的选择。
    1991年1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最后期限刚过,3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军接到了开战的命令;1月17日凌晨两点三十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开始了;随着战局发展,“沙漠盾牌”成为“沙漠风暴”。1991年2月26日,伊拉克战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所有12项决议,科威特重新独立,2月28日零点,多国部队停止了军事行动,沙漠风暴暂时停息。
    海湾战争,一场世纪之战,将20世纪的巴比伦之梦湮灭在漫漫黄沙之中。



责编:赵国臣 来源:CCTV.com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