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首页 >> 热剧网评 >> 正文
 支持和鼓励电视剧《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已经播出45集了,我几乎每集都看,汉唐盛世在我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一部正儿八经地描述这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的片子,一直感到十分遗憾。可以说,《汉武大帝》圆了我的这个梦。

  看了网上很多人对这个片子的批评,各自的角度不同,我也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有关失实之处。网上不少人已经说了,包括太史公长胡子的问题,包括语言的问题,包括一些不符合史实的问题。首先我认为,本剧大部分重大情节还是尊重历史的,至少是尊重了汉史最权威的两部著作:《史记》和《汉书》,能坚持这一点,本剧就完全有别于当前大行其道的“戏说”历史剧的。至于失实之处,有一些是不可原谅的,比如说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一些历史典故张冠李戴,虽然是为了塑造人物考虑,但还是要慎重,因为这些典故属于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轻易改不得,改完了容易误人子弟。但有一些却是可以原谅的,比如说语言问题,我是客家人,客家人的语言可以说是最接近古代汉语的一种语言之一(不知是否有谬误),但总不能让大家都用客家话配音吧,有几个能听得懂?其次就是用词,如果都要推敲起来,估计这个片子没有人能听得懂了。现代语的应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有人拿《三国演义》来比较,须知《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是说书人用的,这么多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语言,其实也未必就是古代三国原语,更多的也是白话,只不过耳熟罢了,就不觉得别扭了。

  汉代历史流传下来的书籍本来就不是很多,要拍成电视剧,仅凭两本史书,很多事件都只是几句话带过,的确有很多困难,拍电视剧,毕竟不是拍纪录片,得允许适当的想象和扩展,至于出现的问题和重大的纰漏,大家可以多提意见,但不要过于苛刻了。其实,《雍正王朝》拿的也只是二月河的小说作的蓝本,要说挑毛病,这个片子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可能比《汉武大帝》还要多,宽容一点吧。

  我的意见是,这个片子里面,引经据典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一点,因为这些典故大家都知道,不小心就要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成为大家眼里最难容得下的毛病,所以以后还是注意一些。至于语言方面,可以多用汉代流传的民歌,诗词,增强这种语言环境,让大家更能感受到时代背景,大家也更愿意看到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汉代风貌。

  2、关于汉武帝其人。在历史上,汉朝在当时,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艺科技上,都是领先世界的,时至今日,国内外研究汉史和汉文化,依然是十分热门的,看待任何问题,如果不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历史的观点上去看,都会衍生出一大堆问题,这是不客观也不严肃的,所谓的进步,总是相对的,不能把汉武帝时代的一些问题放到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去评判,这样对历史人物未免有失公允。

  但是这里也要指出本片的一个不足,对于汉武帝,他的国策在当时有很多是正确的,但也有很多是不得人心的,边关军人的血泪,和连年征战给黎民百姓带来的苦难,在汉代诗词里以及后世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体现,不应该忽视这一点。

  从国家论,汉武帝开疆辟土,是为现在的中华民族立下了功勋的,有的人现在很忌讳这一点,一提到开疆辟土就觉得成了侵略者,又觉得汉武帝是“屠夫”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常常要为生存而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在当时有什么可挑剔的?难道要汉武帝乃至后来的历代皇帝都坚持“和亲”,要靠不断忍让退缩,这样才称得上是个好皇帝?如若如此,在千百年来不断的征战中,恐怕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早就不复存在了,还能在这里扯谈什么和平?翻开古代史,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避免战火坚守和平而能生存到现在的?

  所以,总体上,正面评价汉武帝,我认为没有错,因为你得把他放在那个历史时期去评判,他是一个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物,所以对你我还能在这里胡侃,吃好的,穿好的,都是有功绩的。但是既然要反映那时的史实,选材时也不能过于偏颇,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一点都不带,还有汉武帝办的错事,也不能替他去掩饰,这样的人物,按陈宝国的说法,太完美了,反而不真实了。

  3、制作上,我觉得,服装方面,化妆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唯独对战争场面和汉代风貌的描述不大好。首先是战争场面,过于潦草了,没有气势,数十万骑兵作战,怎么看都小儿科,营寨扎得也很简陋,我认为这是个技术问题,国外拍战争场面,最多时也不过用几千人,但是却拍得气势如虹,相比之下,卫青,霍去病的几场精彩的大战,就显得太过可笑了,有辱两位举世无双的少年将军的威名。

  同时对战争的残酷性描述太少,淡化了战争所带来的苦难。戍边军士的苦难,小人物的描写几乎没有,这也不符合史实,全剧也因此显得思想性不高,其实对于刻画主要人物也并无好处。其实描述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更能凸现那个时代下的社会形势,对于汉武帝做出那么多决策,起到了最好的注解,根本不必回避,如果说败笔,我认为这是其中之一。汉武帝虽然英明,但是也得审时度势,做什么决定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出来的,这一点有点把人物神化了,编剧应该注意一下。

  其次就是,对于汉代的民间风貌,文艺科技描述太少,不够全面,把汉武帝的功绩完全描述成了一个精明的政客,一个好战的军事家,这有失偏颇,相比之下,这点就做得不如《雍正王朝》。我摘录一段描述,大家请看:

  “汉武帝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歌谣,吸收文士创作庙堂颂辞,教习女乐歌舞演奏,以致朝廷“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社会流行俗曲。这对于汉代民歌的流传保存起了重大作用。今存郊庙歌辞中的《汉郊祀歌十九首》,传有司马相如等的作品,多属歌颂武帝功德之辞,形式有四言、楚歌及杂言。其朝廷军乐凯歌《汉铙歌十八曲》,取民间铙歌乐曲而成,歌辞则有战歌《战城南》,也有谏歌《朱鹭》,恋歌《有所思》、《上邪》,游子之歌《巫山高》等。至于采自各地的民歌谣辞,如《薤露》、《蒿里》、《江南》、《东光》、《公无渡河》及《卫皇后歌》等,当为武帝在位时或稍早时期的产品。这些民歌谣辞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不同侧面,形式活泼多样。”

  很可惜的是,这些丰富的素材,在本剧中,几乎看不到,这是最令我感到遗憾的,对于全剧的艺术性又是一个缺陷。(网友深夜梧桐)

责编:周玫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