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首页 >> 新剧看台 >> 正文
 导演胡春桐——我拍《红旗谱》

  电视剧《红旗谱》历经四年的努力,走过了步履艰辛而又令人激奋的道路,终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了;作为该剧的导演,回首去看这一千五百个日暖夜寒用辛勤的劳动镌刻在历史年轮上的足迹,感慨多多,值得反思……。

  梁斌先生的小说《红旗谱》出版在1957年12月,重印三十余次,发行多达500万册之多。从1962年至1983年之间,梁斌先生又写作出版了《红旗谱》的续篇——小说《播火记》和《烽烟图》。1960年,小说《红旗谱》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为同名电影,导演是凌子风。著名演员崔嵬、鲁非、俞平、赵联、李健、凌元、村里、葛存壮、安然、赵子跃、安振江分别扮演了剧中的朱老巩和朱老忠、贾湘农、春兰、运涛、老祥奶奶、贵娘、朱老明、冯兰池、冯贵堂、李得才、刘二卯。崔嵬在1962年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小说和电影《红旗谱》的成功,使之影响了几代人。小说《红旗谱》出版的时候,我在上小学。当时我是十分渴望能得到一本小说《红旗谱》。那是个贫困的年代,每天父母给我一角钱吃早点。当时一碗豆浆三分钱,喝不了还可以只买二分钱的。一根油条也是三分钱。我把早点钱节省下来,到当时的天津天祥商场的二楼古旧书店,用三元五角钱买了一本七成新的《红旗谱》,随后就不吃不喝不睡地一口气看完……。电影《红旗谱》公演后,我想方设法看了三遍,又兴致勃勃地用“马粪纸”做了把“大铡刀”,舞弄着模仿电影中的情节……。再后来,小说《播火记》中的部分章节,改编成评书“张嘉庆走访李双泗”在广播电台播出,我和许多人一样的痴迷,听评书广播都忘记了吃饭,为此总让母亲“说”我丢了魂……。实际上我没有“丢了魂”;正是《红旗谱》,在我少年时期的灵魂中,扎了根。

  2000年的一天,我在书店里,遇上一位替父亲买小说《红旗谱》的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但是当时书店里没有出售这本小说。我去询问,年轻的大学生告诉我,他家在保定地区的唐县,父亲就是参加个小说《红旗谱》描写的“高蠡暴动”的农民,老人很想要一本《红旗谱》,可是跑了十几家书店都没有买到……。当时我就想,要寻找机会,一定让《红旗谱》再现在银屏幕上,使那个年代的人不去忘掉《红旗谱》,使年轻的一代知晓《红旗谱》。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部贺捷生(少将)部长在看过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间播出的我执导的电视剧《江湖笑面人》后,认为这部戏拍得好看,就找到我提出把小说《红旗谱》改编为电视剧的动议。这个想法,与我多年的夙愿不谋而合。我下定决心,要把《红旗谱》由小说改编拍摄成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我随即找到小说作者梁斌的夫人散帼英,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以我个人的名义并以自己出资,签定了五年内把小说《红旗谱》和《播火记》、《烽烟图》的相关章节,改编创作为电视剧的版权所属的协议。

  这时,有些关心我的朋友知道我要拍电视剧《红旗谱》,非常善意地提出了质疑和反对:因为小说和电影的成功,使电视剧《红旗谱》的改编和创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人们对《红旗谱》和朱来忠的认知定位不但早就形成,而且是“登峰造极”和根深蒂固的,如果再去改编创作电视剧,能够达到吻合人们的心理期待和希望值的程度,是相当困难的事情。用同样的投入去搞一个讨巧的题材,胜数可以是90%,搞《红旗谱》的胜数可能只有60%,甚至更低。既然这条“河”这这么难蹚,就不如不蹚。

  梁斌的夫人知道一些情况后鼓励我,小说《红旗谱》改编成电视剧,只有象你们这一代的人去搞,才能成功。再下一代人去改编,肯定是不可能了。因为年代相离太遥远了。贺捷生部长也鼓励我,改编《红旗谱》的电视剧难度是大,这是个“红旗工程”。我相信你们会让《红旗谱》的红旗红遍全中国的。年青一代人要知晓的期盼、老一代人深情的寄托,使我无怨无悔,把电视剧《红旗谱》搞成搞好的决心不动摇。我的想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的支持,他们派出了优秀的责任编导谭洁参与《红旗谱》的筹备。我们在策划中,取得了共识:电视剧《红旗谱》将是一部主旋律的作品,但是又因为它是表现冀中农民由个人反抗压迫到跟着共产党闹翻身的历程,题材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可以具有一定的传奇性;所以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一定要拍得“好看”:要在强化故事性、可视性上下点功夫、做个尝试。首先,我们在选择编剧上做了认真的思考。我们没有去按“惯例”去请那些专门写主旋律的编剧来改编,最后选择了非常善于编故事的桂雨清来担纲。桂雨清的一些电视剧如《蓝色妖机姬》、《燕子李三》等,都有故事性较强的特点,同时他又创作过表现河北农民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马本斋》,对冀中平原的风俗与语言较为熟悉。在谭洁和我的参与下,经过权威专家的多次的题材论证,并在得到梁斌家属的精心支持下,历经三年,剧本总体四易其稿,部分内容达到了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剧本的改编创作。

  电影《红旗谱》是聚集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参与和创作完成的。特别是崔嵬扮演的朱来忠,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的农民形象;电视剧《红旗谱》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朱来忠的塑造能否成功。谁来扮演朱老忠,成了创作中的又一个焦点。恰好,我去参加全国电视艺术家代表大会,空政话剧团的吴京安也来参加会,我们曾经合作拍摄过反映冀中解放区文艺剧社题材的电视剧。当他知道要拍电视剧《红旗谱》时,当即就说,演朱老忠非我莫属。不久,他又打来电话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这三本小说,我都看了一遍,朱老忠就得我演。剧本送给他的第三天,他又打来电话,这剧本是我五年内看到的最好的本子,朱老忠的戏我认为还可以……。

  吴京安终于担纲扮演了朱老忠。接着巍子、村里、夏和平、刘凡、刘一兵等一批杰出的演员加盟了《红旗谱》的演出阵容。《红旗谱》中的锁井镇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北农村的村落。我们深入生活的小说原发生地河北保定地区的高阳县、蠡县、唐县等地,到处是新房新路新气象,根本无法找到当时土屋土镇的环境和场景。当年的千里堤还在,可是滹沱河已经断水数年了……。经过辗转,在宁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宁河的七里海搭建了锁井镇和白洋淀水寨的主要场景,当地人都叫这片场景“红旗村”。七里海一年三季碧水荧荧、芦苇重重。可是到了冬季,由于是离渤海几里远的退海湿地,气候格外的阴冷潮湿。给实际拍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电视剧开拍了。不久,一场五十年未遇的大雪,早早地降临在七里海。一夜之间使场景地和通路全都铺盖上厚厚的雪;只要太阳一出,不用两个小时,雪还会融化掉,就会使通路和场景地变得水汪汪一片,地也会湿粘得使人车不能行进,整个拍摄就会中断。于是,天刚亮,剧组的人就拿着各种工具进入了场景地的积雪中,开始了清雪“大战”…….就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的情况下,经历了108天的努力,只要完成了前期拍摄。在拍摄中,演员和职员那种忘我的投入,使人感动;要说原因,就是《红旗谱》给人的精神和力量。

  当电视剧《红旗谱》的制作接近全部完成时,出现了有关领导部门对改编“红色经典”的电视剧出现的偏颇与问题,以及观众所给以的批评,及时提出了加强管理和严格审查的工作意见。于是,网络上的传闻也蜂拥而起,关于电视剧《红旗谱》被如何如何的传言种种……。面对天津广电局、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的审查,我们认识到:一是纯属正常、二是应该认真和严肃对待;通过三次审查,确实对有关的创作与历史的模糊与不准确的地方,都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修改。这对电视剧《红旗谱》的问世,又做到了更加严谨和正确;如剧中第24集,我们在表现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前,农民红军进入山区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好转,运涛告诉春兰,组织上决定要春兰、严萍等人去延安去学习,春兰高兴地说:“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谁不想去呀。”审查的专家就指出,这个时间段,“革命圣地”的提法不准。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写明“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革命圣地”的提法应在这之后。而剧中春兰“革命圣地”的话是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之前,应修改。我们按专家的意见做了删改。如果,没有审查专家如此细致准确的审查意见,我们就会忽略剧中党史中的一个史实的准确。所以,三次审查对电视剧《红旗谱》是必要的。我也感谢在审查电视剧《红旗谱》中专家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

  电视剧《红旗谱》在创作中,同其他电视剧的创作一样,存在着遗憾;电视剧《红旗谱》播出了,我期待着观众的“评分”,因为只有观众才是电视剧的“上帝”。

  在我这篇短文收笔的时候,也是电视剧《红旗谱》就要首播的前夕,9月5日,传来年仅五十岁的编剧桂雨清突然病故的噩耗。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哀悼;同时对所有为对电视剧《红旗谱》付出劳动的人们——在此:我深深地鞠躬致谢。

  “愿大红旗永远不倒!”让朱老忠的话,回响在九州大地吧。

责编:段俊丽 来源:CCTV.com